5月1日起,电动三轮车实施“3个标准”,还有2类车多地不允许上路
2025-09-06 05:31:29
「徽京」的前世今生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中国华东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古为吴地,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从此成为都城。其后的一千七百多年里,南京曾数次成为都城。
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并且地处江南,而在很多网友那里,却有一个「徽京」的外号。
那么,「徽京」的称呼是什么来的呢?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

地图上看南京的位置就像在安徽省的怀抱之中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南京的位置正好地处江苏省的边缘,南京市的地域范围,向西向南,分别与安徽省的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市接壤。而江苏省东部北部的广大地区,到南京都有较远的距离。
近年来,安徽省靠近南京的几个市都在积极主动地融入「南京都市圈」,而江苏其他多数城市,并没有这个地利。因此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京在江苏的位置有点偏,离安徽有点近。
安徽与江苏在历史上确实有很深的渊源,南京曾一度是安徽江苏两省(南直隶省)共同的省会。

明代南直隶地图示意
清代前期的安徽省,虽已与江苏分治,但是省会还真的就在南京:
清初时,将原明代的「南直隶省」改置为「江南省」,随后的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江南省西部置「安徽省」寄治于江苏省江宁府。一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徙治至安徽安庆府,结束了南京作为安徽「省会」的近一百年历史。
作为省会和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汇聚了大量的省内外的外来人口,而在其中,来自隔壁安徽省的,要显著比来自省内苏南苏锡常地区的多。
由于苏南三市的经济状况较好,人均GDP等指标均高过南京,因此苏南地区人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发展,或流向苏州和上海等经济更好的城市,而较少选择流向南京。
但是对于隔壁的安徽省就不同了,安徽与南京相邻近的城市,甚至于合肥,也毕竟还是比南京穷一些的。因此当地人流向地理上邻近的南京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与此同时,广大苏北地区到南京的交通一直都不是很顺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苏北人口向南京的流动。

南京的流动人口来源地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的流动人口中,第一、第二和第五来源地,都是安徽的城市。
从方言上来说,江苏省内的方言分布比较复杂,南部的苏锡常一带,多为「吴语」,北部的徐州一带多为「中原官话」。

江淮官话分布示意
而南京,虽与江苏省中北部的大部分城市同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却又与大家(其他城市)颇有不同,常被称作「淮西话」——又恰好与安徽的合肥、芜湖、安庆等地同属一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南京与江南地区不同的方言面貌呢?这恐怕是由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律所决定的。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往往造成语言的迁徙。
从历史和移民的角度来看,南京历来是大城市,又数次成为都城,因此南京历史上的人口变动异常频繁,移民对当地方言的演变有很大的作用。因处于南北交汇处,再加上数次的「衣冠南渡」,大量的北方人口涌入南京一带,对当地方言和文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南京话(江淮官话)很早便形成了南北兼容的面貌。
清末以来,太平天国战争也对南京的人口结构有过很大的影响。

洪秀全像
1853年,太平军涌入南京并在此建都,自此,江南一带便成为战争的中心,南京更是成为人口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研究,咸丰元年(1851 年),江宁府总人口为452.9万,而到 1865 年太平天国战后,这一数字变为108.7万,战争中损失人口达到了344.2万,由此推出,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南京损失了76%的人口。
太平天国失败后,政府由他处招来大量移民,同治十三年(1874年)南京城中人口「惟皖鄂两省人口居十之七,回回户又居土户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战后当时南京城中的人口,70%是来自安徽和湖北的移民。且不论战争之前南京城人口和方言的情况,仅此也足以奠定后来的南京话与安徽地区方言的亲缘关系。
综上,「徽京」的外号,多是江苏网友用以调侃南京这个省会,远离江苏几何中心,影响力更多在安徽的现状。近年来,合肥的经济也在积极发力,各项指标增速在各省会中非常亮眼。而南京所在的江苏省自然也继续在领跑全国,短期内看,南京作为「徽京」的格局不会大变,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
参考资料
叶楚伧.柳诒征.《首都志》.正中书局,1935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7.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 汉语方言卷》.2012
您对南京周边的方言有哪些了解和看法?欢迎您留言和讨论。
欢迎关注【@方言地图】,聊聊地理历史、方言、区域经济、IT互联网等话题。
2025-09-06 05:31:29
2025-09-04 11:53:05
2025-09-04 11:51:00
2025-09-04 11:48:56
2025-09-04 11:46:52
2025-09-04 11:44:47
2025-09-04 11:42:43
2025-09-04 11:40:38
2025-09-04 11:38:33
2025-09-04 11:36:28
2025-09-04 11:34:23
2025-08-13 18:37:15
2025-08-13 18:35:11
2025-08-13 18:33:07
2025-08-13 18:31:02
2025-08-13 18:28:58
2025-08-13 18:26:54
2025-08-13 18:24:50
2025-08-13 18:22:46
2025-08-13 18: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