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神——炮兵的分类
2025-07-18 19:25:34
34岁迪拜王子因何猝死?
噩耗
9月20日,阿联酋媒体传来噩耗,迪拜酋长长子拉希德·马克图姆于9月1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4岁。
马克图姆王子的去世引发全球关注,除了其特殊身份、英年早逝之外,还在于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马克图姆日常绝大多数生活和体育相关,曾是亚运会马术冠军、阿联酋奥委会主席,身体强壮、醉心运动的王子因何突然倒下?
心脏性猝死
遍寻媒体报道,并没有关于马克图姆王子此前患有心脏病或有家族病史的信息。由此可见,他是突发疾病、抢救不及而辞世。
然而,这正是心脏性猝死的标准情况。
“心脏性猝死是全球目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其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硕士生导师唐安丽如此描述。
事实上,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4万,平均每分钟就有 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 1 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 1%,超过90%猝死在医院外。
其病理在于,发病时心脏突然失去收缩或泵血功能,氧气不能到达身体器官,如未能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夺取生命。如超过4分钟就会有不同程度损害;延迟1分钟,成功率就降低10%;如超过10分钟抢救过来,一般就不能正常认知和活动。
如此高发而又紧急的情况下,一旦病魔来临,无论是谁都回天乏术。
谨记!心脏性猝死征兆!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事发突然,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抢救。不过专家指出,80%的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先兆。能否捕捉到这些“蛛丝马迹”,往往是救命的关键。
征兆一:胸痛。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不明原因疼痛,首先要排除的就是心脏问题。
征兆二:胸闷、心慌、上不来气。
征兆三:感觉极度疲乏。
征兆四:头晕目眩。
这些症状往往发现在病发前的几天甚至几个月前;另外,在病发前一个小时,会忽然出现低血压、胸痛、头晕。在这一阶段,应强化急救意识,及时到医院诊治,做好预防和抢救的准备。
运动健将最易猝死?
言归正传,心脏性猝死虽有征兆,但往往和其他身体不适发生重叠,难以及时验明。因此,了解自己是否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强调,虽然体育锻炼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体健康水平,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脏猝死已经成为竞技场上最大的隐形杀手,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运动健将被称为“最容易猝死的行业”之一。本月14日,NBA传奇巨星摩西·马龙刚刚因心脏病病逝,享年60岁。
马克图姆王子是阿联酋体育圈明星,曾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获得个人和团体两块马术耐力赛金牌。除了马术,他对于滑翔、冲浪、排球等体育项目也都驾轻就熟。他还是一位球迷和车迷,经常像一位专业车手一样,驾驶着各种越野车或摩托车潇洒地驰骋于沙漠间。正由于他将满腔热情都投注在体育事业上,作为长子的马克图姆并非迪拜的政治继承人。
人们印象中,运动员都是身体强壮,特别是心脏格外强悍。但正是在“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指引下,运动员经常要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比赛,超负荷的运动容易导致心肌缺血。
“运动员的突发心梗,通常和疾病关系不大,主要是心脏结构问题导致”,伦敦心脏病急救中心的阿奇·博尔德博士说,“这种因为剧烈运动而产生的心脏综合征,是运动员在职业运动中潜移默化产生的,它很可能被忽略,在某个时间集中爆发,造成悲剧”。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拉德教授曾对21岁以上意大利青年人进行过调查,研究表明激烈竞争的年轻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危险显著高于非运动员,而且猝死多发生在秋冬季之间,男性的猝死率是女性的10倍左右。
盘点:那些因心脏病猝死的体育明星们
1988年,美国著名女排选手海曼猝死在赛场上,年仅31岁;
1998年,奥运会田径女子100米和200米金牌得主、美国名将格里菲斯·乔伊娜在睡梦中猝死;
2001年1月4日,中国男排主力队员朱刚在训练中突然倒地,因心脏血管瘤破裂去世;
2004年2月,34岁的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潘塔尼猝死;
2007年8月28日,塞维利亚球员普埃尔塔死于心脏病,年仅22岁;
2009年8月9日,西甲西班牙人队队长达尼·哈尔克死于心脏病,此前他从未有心脏病史;
2011年12月17日,NBA亚特兰大鹰队球员科利尔猝死训练场,他可能死于心脏扩大症;
2011年5月11日,34岁的前NBA球星罗伯特·特雷勒家中死于心脏病发作;
2011年4月3日,阿根廷橄榄球运动员迭戈·塞拉尔比赛结束后死于心脏病;
2015年9月14日,NBA传奇巨星摩西-马龙因心脏病病逝。
其他高危人群
普通人的运动量不如运动员,但以下人群需要时刻注意“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这是猝死的最高危险因素,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中有75%可发生心脏性猝死。
“三高”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吸烟者:心脏性猝死者中,90%以上的人都吸烟。而比吸烟者更无辜且严重的受害者,是被动吸烟的“二手烟”者。
不良饮食习惯者: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如动物肉类,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心脏性猝死者仅有14岁,与饮食结构有直接关系。
不良生活方式者: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或者意识到需要锻炼,但是锻炼不当,过度剧烈锻炼。
工作、精神压力过大者: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现代人工作压力加大,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参考了南方都市报、家庭医生在线等的报道
丨唐仁健康,微信“tangrenhealth”丨
2025-07-18 19:25:34
2025-07-18 19:23:18
2025-07-18 19:21:02
2025-07-18 19:18:47
2025-07-18 19:16:31
2025-07-18 19:14:15
2025-07-18 19:12:00
2025-07-18 19:09:44
2025-07-18 19:07:28
2025-07-18 19:05:12
2025-07-18 19:02:57
2025-07-18 19:00:41
2025-07-18 18:58:25
2025-07-18 18:56:10
2025-07-18 18:53:54
2025-07-18 18:51:38
2025-07-18 18:49:21
2025-07-18 18:47:04
2025-07-18 18:44:47
2025-07-18 0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