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半岛的火药味儿,不比阿拉伯半岛小:更具隐蔽性,威力或更大
2025-07-31 03:00:09
1947年,鲁迅发妻朱安孤独去世,无子无女,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1906年,鲁迅遵从母亲命令与朱安结婚,两个人完全没有感情基础。
此后两个人纠缠半生,可以用两个词形容:“将其一生、形同陌路。”
鲁迅和朱安
朱安此时还抱着让丈夫回心转意,慢慢培养感情的想法,细心侍奉鲁迅的母亲鲁瑞,把许广平看做姐妹,将周海婴如己出。
可最后朱安的结局是什么?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朱安的墓地设在保福寺处,没有墓碑,连祭拜的人都没有。
她度过了69个春秋,在这段孤独和寂寞的婚姻里,默默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1881年,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浙江绍兴,早年留学日本,弃医从文。
笔耕不辍,写下一部部脍炙人心的小说作品,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都是他塑造的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都无法让鲁迅原配夫人朱安产生过多同情,她的一生也是集齐了荒诞和悲惨。
朱安,在鲁迅笔下和嘴里,身材瘦小、相貌平凡、不识字、裹着小脚的旧式女性,几乎都没有夸过她半点优点。
鲁迅和她的婚姻,几乎是一场悲剧。他嫌弃、冷落她20多年,甚至是带着女学生离她而去,没有给她半点面子。
他们既然不爱,为何又会成婚?
1906年7月26日,鲁迅被母亲从东京“骗”回到绍兴,本来两家只是订婚,并没有打算这么早结婚。
但是鲁迅母亲听说儿子在东京准备娶妻生子,所以马上谎称生病,逼迫鲁迅在周家新台门与朱安完婚。
骗他的人是母亲,出于孝道,鲁迅只能顺从母亲安排跟朱安结婚,将满腔怒火都发泄在朱安身上。
所以之后鲁迅多次在作品里批判这件事,将“六月初六”视为受难日,将他视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在明治末年的日本,中国男人的辫子、中国女人的小脚都是愚昧与屈辱的符号。
鲁迅出去日本留学之后就剪去了辫子,并为此拍“断发照”作纪念,宣告跟“封建”告别。
但是在他和朱安的旧式婚礼上,鲁迅被迫戴上假辫子,又不得不服从传统。
他看到了朱安的小脚,她的小脚无法撑起的大鞋从花轿里掉出来,还酿成了婚礼上的一个“丑闻”。
鲁迅终生对辫子深恶痛绝,多次在文章中批判,婚礼上的假辫子无疑是原因之一。
这段婚姻,是他饱受耻辱和侮辱的符号。
新婚第二夜就独自睡到书房,婚后20多年间与朱安都是分房睡。
鲁迅努力将朱安从自己的生活中抹去,就连在文学作品里都没有出现过她的名字,也没有提过任何过于他的夫人。
1906年7月6日,鲁迅考虑过离婚。
但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而且母亲一定会强烈反对,他只能隐忍下来。
鲁迅心上的女人,是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时认识刘和珍。他的一篇《纪念刘和珍君》,写得悲痛欲绝,让人无不感慨。
在鲁迅伤感的时候,作为刘和珍的同学许广平,她站出来劝慰安抚他,多少补偿了鲁迅对于旧爱的无限迷恋。
鲁迅与朱安又不得跟朱安绑在一起,持续这段婚姻生活。
他们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究竟是因为道德上的极端洁癖,不愿跟朱安有任何接触?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呢?
朱安作为受到封建思想熏陶成长的旧式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鲁迅离开故乡绍兴、迁居北京,随他四处漂流。
鲁迅对她的态度仍无改变,依然心如磐石,坚不可摧。
1925年,在北京求学的许广平跟鲁迅开始通信,两个人互生好感。许广平并不在意鲁迅已婚的身份,想和他打破一切世俗的禁锢。
许广平说:“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搬到上海一起同居,开始新生活,直到他在上海去世为止。
许广平照顾鲁迅的生活起居,为他精打细算经营家庭。许广平给了鲁迅一个温馨的家,让他忘记了自己在北平还有一个冰冷的家。
鲁迅和许广平生下了周海婴,周家的血脉得以延续,再一次证明爱和不爱很分明。
鲁迅没有昭告天下要离婚,朱安似乎没有半点抱怨,继续住在北京西三条家里,侍奉婆母。
在婆婆的某次寿宴上,她穿戴整齐向亲友下跪。
她说:“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先生不是很理我,但我也不会离开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是伺奉我的婆母。”
亲友都同情她多年的坚守,对她也有了夸奖和敬佩。
1936年,鲁迅去世后,她在西三条的家里设了灵堂,寂寞孤单守灵。
不准家人以亲戚名义参加上海的鲁迅纪念活动,以免让人看鲁迅的笑话。
鲁迅去世后她活了十一年,一直以“鲁迅遗孀”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1943年她送走了婆婆,4年后她本人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纵观鲁迅与朱安的婚姻,究竟是谁做错了?
看似是鲁迅太过残忍,所以让朱安后半生都活在悲剧里,成为了笑柄。
但真的元凶不应该是“封建婚姻制度”吗?
两个差异如此之大的人,一个颇具文采的才子,一个保守封闭的旧式女子,根本没有共同话题。
按照今天的眼光,他们实在是无法在一起的。但他们走到了一起,于是悲剧发生了。
不过这两个人人相比,朱安才是彻底的、最大的牺牲品。女子站在了弱势的一方,只能被动依靠丈夫。
而鲁迅最终开始了新的感情,在外过着逍遥的新生活。
而朱安只能为他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成为了一切不幸的主角。
若是朱安能再勇敢一点,或许能更幸福一点。
参考资料
董炳月著. 撄心者说 论鲁迅的政治与美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0.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乔丽华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2025-07-31 03:00:09
2025-07-31 02:57:54
2025-07-31 02:55:37
2025-07-31 02:53:21
2025-07-31 02:51:06
2025-07-31 02:48:50
2025-07-31 02:46:34
2025-07-31 02:44:17
2025-07-31 02:42:02
2025-07-31 02:39:46
2025-07-31 02:37:30
2025-07-31 02:35:14
2025-07-30 01:44:30
2025-07-30 01:42:14
2025-07-30 01:39:58
2025-07-30 01:37:43
2025-07-30 01:35:27
2025-07-30 01:33:12
2025-07-30 01:30:56
2025-07-30 01: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