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25-09-20 14:54:06
周昆将军失踪之谜新说
1938年2月,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突然携款离队出走,影响很大,八路军总部将其出走定性为“携款潜逃”。有关周昆出走后的下落,众说纷纭,大致有几下几种说法:一是投奔国民党,二是回湖南平江老家,三是出国定居,四是因露财遭人劫杀,五是隐姓埋名于异地他乡。但以上说法毕竟都是猜测,无法定论。因此周昆离队出走一事成为中共党史与军史上一大未解之谜。
周昆,湖南平江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秋收起义,并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曾在红军中历任班排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长等职。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央苏区五次反“国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功勋卓著。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周昆被任命为第115师少将参谋长,属于八路军高级将领。这样一位历经战火考验,战功累累的老红军,却突然离队出走,令人难以置信。
周昆出走原因,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人回忆,缘于1938年1月的一次会议。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军队师以上参谋长会议,周昆与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等五人参加了会议。期间周昆对国民党军参谋长们骄奢淫逸的生活表示了艳羡情绪。会后回山西八路军总部,再次表露了这种情绪,遭到彭德怀等人严厉批评。脾气火爆的彭德怀还拍桌痛骂了周昆一顿。周昆也是个性格倔强、脾气火爆之人,虽未当面与彭德怀对骂,却颇不服气。
1938年2月,周昆去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开会,并领取发给115师的军费6万元(法币)。在返回师部路过临汾时,支开警卫员,将用挎包装着的三万元军费交警卫员带回师部,自己携三万元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2022年,陕西省周至县民政局干部谭勇涛致信岳阳市史志办与平江县史志办,根据其家人回忆与讲述,猜测其外公或许就是当年离队出走的周昆。并于是年专程赴平江县周昆老家查询,受到周氏族人热情接待。
2023年9月,市史志办将此时告知于我,所闻此事后,我即与谭先生取得联系,定于10月13日前往陕西走访调查此事。10月13日晨,我乘车到达西安,谭先生与夫人开车在车站接我,然后驱车至周至县民政局其办公室。谭先生向我谈及他外公疑似周昆缘由,并给我一份他所写的《追寻外公的足迹》一文。文章言及他外公姓李,至今包括他母亲舅父姨妈都不知其外公叫李什么名字。他母亲叫李水莲,1941年生,1986年病逝。他曾多次听母亲说,外公是湖南人,会武术,曾在军队(不知是国军还是红军)里做过事,职务不低,有警卫员。不知因何辞走警卫员,脱离队伍,来到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南沟村,和外婆过起平淡的日子。
外公外婆共育有两儿两女,母亲最小。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外公是位郎中,中等身材,沉默寡言。重视子女教育,毛笔字写得好。给穷人看病不收钱,还经常接济可怜的人,被他治好的众多病人,愿做他的干儿女,乡俗很好,人称李先生。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外公常说的一句话:“剃头洗脚,胜过吃药。”而这句话正是平江人常说的一句方言俚语,由此可见其外公李先生应是平江人。
而二十多年前,他还听在西安工作的姨妈李莲英说外公是湖南人,家境殷实,受过教育,家乡在岳阳县附近。是军队里旅长以上的将领,出入有警卫员,外出时经常骑高头大马。人长着高鼻梁,厚嘴唇,很帅气,还说我的鼻子长得像外公。外公的队伍曾经在三原县云阳镇(现为泾阳县辖)驻扎过。后不知何因,在陕晋交界的潼关附近辞走警卫员,脱离部队。去到华山住过几个月后就带着外婆一家以逃难的方式到旬邑县土桥镇南沟村定居,以行医谋生,1948年因长期抑郁而终。
外婆是三原县安吴堡村人,出生于大户人家,容貌秀丽。外婆在旬邑县逝世时,娘家曾来过很多人。而从三原县安吴堡村至旬邑县土桥镇南沟村至少一百多公里路。而此处属渭北山区,人迹罕至。外公外婆来此定居时连他们也仅三户人家。为什么外婆舍弃繁华且被称为陕西首富的安吴堡,跟外公来到偏僻的山乡?
李先生(周昆)隐居在渭北山区今旬邑县土桥镇南沟村
10月14日晨,谭先生夫妇及其大姐与我一行四人,从周至县城驱车两百多公里前往地处渭北山区的旬邑县土桥镇南沟村,受到他舅舅的儿女一个表姐与两个表弟的热情接待。但由于其外公去世时,这些表姐弟尚未出生,故有关于他们爷爷奶奶的事也是后来听他们父亲所说,了解并不多。于是在他表弟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他外公外婆的墓地。墓地在一块玉米地中,三十年前坟茔还在,现在已被填平,两位老人的骨骸已深埋在这块玉米地下。
然后我们又来到村东他们爷爷(外公)当年居住的窑洞处。窑洞位于村东的一沟壑西部中间位置,有两孔窑洞,现因年久无人居住,已残破不堪。渭北山区与陕北黄土高原一样,山峁塬梁之间布满了又长又宽的沟壑。他外公所在的这条沟壑宽约一两百米,正好是当年红区与白区的分界线。沟东是红区,即红军管辖的区域;沟西是白区,即国民党军统治的区域。旬邑县原是当年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下的23个县之一,当时属关中专区。关中专区的行署、地委与军分区就设在该县的马栏镇。岳阳县籍的文年生将军就曾出任过关中军分区司令员,习仲勋曾出任过关中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他外公将家安在这人迹罕至,红白交界的山区,用意颇深。
下午,谭先生又带我们一行驱车两百多公里,去到三原县(今泾阳县)云阳镇。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结成西北抗日统一战线,以抵御国民党中央军的进攻,红军总部与红一军团就驻扎在云阳镇一带。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22日红军在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总部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红一军团改编为第115师,周昆被任命为师参谋长。并在此誓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然后我们一行人又驱车二十多里至安吴堡镇安吴村,谭先生外婆老家。安吴堡村建筑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一座座砖砌院落各具特色,不愧为陕西首富之地。其外婆为王姓大户人家女儿,年轻漂亮,是个能说会道的妇女,曾嫁附近一谢姓大户人家,丈夫死后,经人介绍,再嫁其外公。如其外公真是周昆,两人应是红军进驻三原一带时认识的。1937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与中共中央青年部曾在泾阳斗口农场创办战时青年训练班。1938年1月,青训班迁至安吴堡村,至1940年4月结束,两年半时间共培训学员1.2万余名,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青年干部,因此青训班又被称为“安吴堡青训班”。
调查走访结束后,我与谭先生作了深入的交谈与分析研究。我认为根据谭先生所述,其外公李先生应该就是周昆,理由如下:
一、李先生经常念叨的“剃头洗脚,胜过吃药”这句话,是平江县的方言理语,不是平江人是不会说这样的语,因此可以证明其是平江人。
二、李先生曾对自己的妻儿说自己是湖南人,家乡在岳阳县附近。而平江县西邻岳阳县,历史上又属岳州府管辖。李先生之所以说自己是岳阳县人而不说自己是平江县人,因为他当时正是国共两党都在寻找的人物,如说出自己真正的籍贯,难免引人怀疑而遭不测。
三、李先生的两个女儿都说他曾是军队里旅长以上的将领,出入有警卫员,外出经常骑着高头大马,这与周昆担任八路军115师参谋长身份极其吻合。
四,其女儿说他是在陕晋交界的潼关附近辞走警卫员,脱离部队。这与周昆离队出走情况基本一致。只是有关资料说周昆是从山西临汾离队出走的,稍有出入。但仔细分析,周昆从临汾出走时,可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走。但北面是日中交战区;西面是阎锡山晋绥军防区,他在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开过会并领取过经费,容易被晋绥军认出;往东则是八路军115师防区,既已离队,自然所以不会再往东去;那就只有往南走国统区,经潼关入陕西,再去三原县安吴堡村寻找他所认识的王姓女人。
五、周昆之所以改为李姓,是因为其养母李俸贞待他这个继子非常好,视为己出。所以为避人耳目,他便改为李姓。
六、周昆的生父是乡村医生,又会舞枪弄棒,医治跌打损伤,他从小耳闻目染,从父习过武,也懂点医术。出走到陕西华山几个月期间,又拜师潜心学习中医医术。故才有他后来隐退陕西旬邑山区,以帮人治病为谋生手段。
由此,以上说法可以组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实这位李先生就是离队出走的周昆将军,他出走后的去向与路线也基本明了。
有关周昆离队出走原因,许多资料说他是因艳羡国民党军队的生活方式,被彭德怀严厉批评甚至是责骂。笔者认为问题可能就出在这责骂上,彭德怀的暴躁脾气在中共党内、军内是有名的。而周昆也是个性及脾气倔强的人,虽未当面与彭顶撞对骂,但仍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心有不甘。于是在二战区领取经费后,便产生离队出走念头。但他并未将事做绝,六万经费仅带走了一半。出走后他既未投靠国民党,也未出卖组织与同志,未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否则国民党当局定会抓住此事大肆宣传。因此说他是“携款潜逃”,性质太过严重,顶多只能算是“负气离队出走”。有些事情本来只是件小事,如处理不当,必会酿成大事。周昆出走一事,当时如不是其感到尊严受到侮辱,他断不会离队出走。
周昆离队出走后,他知道国共双方必会寻找其下落,为防不测,他只能隐姓埋名,去往渭北山区过起隐居生活。但作为一个历经战火锻炼的高级将领,一旦离开自己长期战斗过的部队与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也时常感到后悔与自责,又时刻担心国共双方对他的追捕。于是在后悔自责及担惊受怕的多种矛盾心理交织下,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于1948年抑郁而亡,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2025-09-20 14:54:06
2025-09-20 14:51:50
2025-09-20 14:49:34
2025-09-20 14:47:18
2025-09-20 14:45:03
2025-09-20 14:42:47
2025-09-20 14:40:31
2025-09-20 14:38:15
2025-09-20 14:35:59
2025-09-20 14:33:44
2025-09-20 14:31:28
2025-09-20 14:29:12
2025-09-20 14:26:57
2025-09-20 14:24:41
2025-09-20 14:22:25
2025-09-20 14:20:09
2025-09-20 04:38:29
2025-09-20 04:36:13
2025-09-20 04:33:57
2025-09-20 0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