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专一的宁贵人,为爱情而活的女人,不看看她爱的是谁
2025-07-13 02:49:51
赫鲁晓夫主导下的中苏蜜月期 两国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
1954 年 10 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代表团访华标志着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第一次使中国和苏联站在同一高度,相对平等地进行交往与合作。直到 1958 年 8 月,两国领导人因“长波电台”、“联合舰队”问题发生争吵及中国炮击金门事件,中苏分歧日益暴露并不断加深。由此,中苏两党之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中苏“蜜月期”关系至此结束。
1954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2 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参加中国建国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突出地表现一番,以博得中国的好感,得到中国的支持。”10 月 1 日至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等人同苏联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谈判。10 月 12 日,中苏会谈结束,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同时,签署了七个文件,即:一、苏军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出,1955 年 5 月 31 日之前将该基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二、将 1950 年、1951 年创办的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自 1955 年 1 月 1 日起完全交给中国。三、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四、中苏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五、中苏蒙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六、苏联为中国提供 5 亿 2 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七、苏联帮助中国新建 15 个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的 141 项企业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
这些文件的签署表明了中苏两国在友好合作、国际问题、双边利益关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苏联政府代表团还向中国人民赠送为组织拥有两万公顷播种面积的国营谷物农场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以及当时在北京举行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机床和农业机器等 83 件展品。
赫鲁晓夫的此次访华活动,充分展示了他想与中国以平等姿态相处的愿望和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与斯大林外交政策不同的决心,这使毛泽东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为了巩固和发展中苏同盟关系,赫鲁晓夫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同时作为对赫鲁晓夫新姿态的回报,中国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对苏政策上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精诚合作的态度。由此,中苏两国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
在政治领域,中苏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相互支持与配合;在经济领域,中苏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中苏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在军事领域,中苏政府互派军事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贷款和武器装备等;在文化领域,双方在科学、教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不断交流学习。赫鲁晓夫执政以后中苏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时期。
苏联为了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计划,中国也出于更好地完成“一五”计划建设指标的目的,从 1954 年开始苏联大量增派技术顾问和专家来华工作。根据 1955 年 1 月 1 日的统计,仅是来中国进行技术援助和指导的苏联专家就达到了八百人左右。在此期间,这些苏联顾问和专家不仅仅完成协定规定的任务,而且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干部。
据 1957年1月 4日苏联外交部长谢皮罗夫披露:“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部门工作着 2739名苏联非军人专家,其中科学和文化领域的顾问和专家 403 名,经济领域的顾问123 名,提供技术援助的专家 2213 名。除此以外,在中国工作的还有 374 名军事顾问和专家。”
苏联在向中国派遣专家的同时,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20 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批学者到苏联学习各种知识,他们后来多成为中国相应领域的专家,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蜜月期”,苏联对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援助不仅表现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增加援建项目和派遣顾问专家等方面,而且苏联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资料及相关援助也是相当可观的,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把对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援助总数的一半给予了中国。
在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技术转让也是十分慷慨的,“在转让设计能力方面的努力在技术转让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国似乎得到了苏联国内最先进的应用技术,有些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同时,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援助资料和图纸,而且这些资料都是无偿交给中国的。苏联方面还向中国供给了大量有关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资料和图纸。根据苏联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帮助,中国已经可以自主设计炼钢厂、机车制造厂、炼焦炉、高炉、平炉,独立生产建筑和矿山设备,十吨、二十吨、乃至三十吨的桥式起重机和掘土机等。可以说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科学技术资料及其帮助“对中国工业化的能力发生了重大作用”
毫无疑问,赫鲁晓夫执政以后中苏关系确实得到了加强和改善,此时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就推动双边关系而言,苏联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更为主动的作用,中国方面也积极响应。尽管赫鲁晓夫之所以加强与华关系,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苏联从国内国际形势以及赫鲁晓夫自身的考虑,但这些都不可否认“蜜月期”对中国当时和后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欢迎订阅爱历史官方微信公众号:ilishi_com
2025-07-13 02:49:51
2025-07-13 02:47:34
2025-07-13 02:45:18
2025-07-13 02:43:02
2025-07-13 02:40:45
2025-07-13 02:38:29
2025-07-13 02:36:12
2025-07-07 02:13:44
2025-07-07 02:11:28
2025-07-07 02:09:13
2025-07-07 02:06:57
2025-07-07 02:04:41
2025-07-07 02:02:25
2025-07-07 02:00:10
2025-07-07 01:57:54
2025-07-07 01:55:38
2025-07-07 01:53:21
2025-07-07 01:51:04
2025-07-07 01:48:47
2025-07-07 01: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