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中学:传承文脉再启航 续写发展新华章 ——写在名山中学成为“国重”一周
2025-08-23 01:25:22
美国为什么不禁枪?民间持枪是文明还是混乱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美国枪击事件频发。枪支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美国的顽疾。2019年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是417起,2020年大幅增加到了600多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面对这样的顽疾,美国为什么不禁枪支,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下猛药,治重病”,严格管控枪支呢?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聊聊美国为什么不禁枪。
在美国,早在立国之初就将携带武器的权利写入了宪法之中,并认为这一权利是保障一个自由民主州的安全所必须的。1791年,美国通过了第二宪法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剥夺”。拥有枪支被这些宪法的制定者们视为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自由。
由于宪法的规定,美国后来所有可能的真正的“禁枪运动”都会被打上“违宪”的标签,从而无法被实施。
美国宪法
另一方面,美国步枪协会以及美国各个枪支弹药的制造商们也不会让禁枪运动进行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协会以及制造商们每年缴纳的政治献金多达千万美元,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让政客们放弃了所谓的禁枪政策。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无论政府、企业怎么鼓吹,最后还得要民众买单才行。因为他们才是枪支的最终持有者。
美国民间持枪的历史由来已久。在独立战争时期,武装民兵在取得独立和自由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历史背景直接推动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关于“持枪权”的通过。
在此之后,枪支文化成为了美国传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带,枪支被视为自卫、狩猎和个人保护的重要工具,对于这些人来说,持枪成为了一种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如今,在很多美国人的观念就是没有禁枪的概念的,他们认为持枪是属于个人的自由一部分,是捍卫自由权利的保障。对于他们而言,“枪在手,安全有”的观念早已经深入骨髓。
我们都知道,美国常常向他国宣扬美式自由与民主,而作为大本营的美国人其实是最相信美国自由、民主的那一群人。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民主和自由才是美国最重要的,任何人与机构都不得非法侵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美国人就特别警惕自己的政府。因为他们很多人认为政府是侵犯公民自由的祸首。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有很多的阴谋论。而在这些”阴谋论“中,美国人经常将美国政府描述成一个强大、邪恶、试图控制国民的恶势力。由此,诸如”美国登月造假“、”政府与外星人秘密合作“等等谣言就传播了开来,而且很多美国人对此还深信不疑,因为这符合他们对政府的想象。
如果政府背叛了美国自由、民主的理念,那么这时“公民为了正义与自由勇敢的反对邪恶的政府”就成为了美国人喜闻乐见的事情,而这些反抗者在民间几乎都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不少影视剧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角色。
在美国人眼中,公民要想捍卫自身权利,与其靠法律保障,不如武装自己。手里的枪支才是捍卫自身最高效、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美国甚至还出现过一位农场主的农场要被政府征收,但他本人不同意,于是他和一大帮本地人带着枪和炮直接和警察军队对峙的新闻。
“如果手里没有了枪,那自己该如何与政府进行对抗呢?”这是就支持持枪合法的美国人的想法。如果政府执意禁枪,很可能被民众视为在剥夺公民捍卫自由的权利,是政府控制、压迫民众的手段,是暴政独裁的先兆。
美国《独立宣言》中这样写道: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如果一个政府变得邪恶,那么人民要如何“更换或废除“它呢?坐下来讲道理然后说服它让它自己解散吗?如果真能这样,那美国又何必打响反抗殖民地政府独立战争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势必会引向武装斗争的方向。而这也为支持持枪的人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句话,当持有枪支与“捍卫自由“、”保障民主“等美国立国的核心理念结合起来时,它也就变得难以撼动。谁动了它,谁就是动了美国的”国本“。它不仅是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违宪,更是违背了“美国精神”。
这是没有人敢冒的“天下之大不韪”。哪怕是美国最激进的禁枪派也不敢直接说出在全国范围内坚决废止公民持枪这句话。
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类似于“要不要禁枪”这样的话题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了讨论。
只不过汉朝还没有枪支,那时讨论的对象乃是“弩”。弩的杀伤力极强,在古代社会,百姓有一把弩的严重程度不亚于现代人持枪,甚至还要可怕。
秦朝建立后,始皇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到了汉代,因为经历了秦末与汉初的动荡,乱世中民间又开始广泛持有以弓弩为代表的各类武器,而汉朝政府也没有有效的制止。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彻元朔年间(公元前128—前123年),宰相公孙弘建议:老百姓不能携带武器。
理由是:10个贼拉满了弓,100个官吏不敢靠近,这样盗贼就很难逮捕归案。如果禁止老百姓携带弓弩,那么盗贼只能使用短武器,这样一来盗贼就容易被官吏俘获。因此,他认为禁止老百姓携带弓弩,大有好处。
丞相公孙弘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且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
于是刘彻交给大臣会议讨论。东郡都尉吾丘寿王反对,说:“我听说古人制造五种武器(矛、戟、弓、箭、戈),并不是用来相互杀害,而是用来镇压凶杀,讨伐邪恶。周朝末年,上没有明君,诸侯争雄,力量大的侵犯力量小的,人多的虐待人少的,举国上下良莠不分,善恶并存。有知识的人陷害没有知识的人,胆子大的欺负胆子小的,只想夺得胜券,不顾道义、事理。秦王朝并吞天下后,把所有武器统统销毁,到了后来老百姓使用农具、木棍互相攻击,犯法的更多,盗贼更难以扑灭。所以圣明的君王应主动推广礼义教化,而不是消极禁止,因为他知道消极禁止于事无补。”
在论述中他还用《仪礼》、《诗经》和孔丘的话作证,说明重视射箭技术的必要。最后他指出:禁止百姓携带弓箭,对禁绝邪恶没有什么帮助,倒反过来把祖宗的传统丢掉了,使后学者慢慢忘记这方面的规矩,会带来诸多不便。
奏章呈递上去,刘彻诘问公孙弘,公孙弘无言以对。
上面的内容出自《汉书·吾丘寿王传》,原文就不在这里贴出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这场发生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以“禁弩派”的失败而告终。
汉朝公孙弘与寿王的辩论与当前美国禁枪与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其实,中国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不禁枪的。曾经的民间汽枪,火枪,手枪,步枪,以及刀,剑等冷兵器都有。
九十年代后,中国才逐渐实行全面禁枪,1996年,颁布最严《枪支管理办法》,大规模收缴、查处民间枪支,实行全民禁枪。所以,纵观历史民间没有武器的年代只有短短的27年罢了。
前段时间,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就曾宣布,为了减少以强凌弱的行为发生,保障公民的自卫权利,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以及阻止政府滥用权力,将签署新的法律。允许巴西公民可以自由的拥有枪支,每人最多可以拥有六支枪支,条件是公民需年满25岁。
巴西允许民间持有枪支的理由是能有效降低因司法不公导致的司法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暴力执法、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任意欺压,让社会更加公平,让恶人怕作恶,让善人能自保,让权力不傲慢,让弱者不恐惧,让强者不嚣张,提醒所有人都要学会尊重他人。
他们觉得力量平衡是文明的前提,他们要让所有人都变得彬彬有礼。目前,世界上能合法持枪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挪威、墨西哥和巴西等30多个国家。
是的,日本其实也不禁枪,在日本只要符合条件拥有持枪证就能合法持枪,但是条件很苛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美国为什么不禁枪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暴力与威慑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很多国家支持民间合法持枪的重要原因。我并不否认它的进步意义,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枪支合法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些甚至导致了让人难以承受的悲剧。
合法化的枪支在美国导致枪支暴力事件的增加。原本的几个人之间的械斗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交火。易于获取的枪支让潜在犯罪分子更容易得到武器,这些武器甚至可能落入少年儿童手里诱发校园枪击案。
所谓的枪支文化最后成为了施加于自身的枪支暴力
在汉代的那场辩论中,吾丘寿王给出的提议是圣明的君王应主动推广礼义教化,而不是消极禁止,但是现在的美国民众的水平能够控制他们手中的武器吗?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武器带来暴力,而暴力是最原始的权力。
一个人如果身怀“利器”,那么不管这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动机,他总会在潜意识中有使用“利器”的倾向。“这个”利器“可以是绝世武功、可以是金钱,当然,也可以是枪支。
所以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慎而重之”才是这句话想要表达的重点。
美国的枪支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到了失控的状态。今年上半年美国因为枪支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惊人的19442人,这其中有8700多人是他杀,10692人是自杀,而可怕的数字背后是美国枪支空前的泛滥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了。美国号称全民持枪,但事实上大部分普通人手里是没有枪支的。一些妇女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那这些弱者是否像公知说的那样,可以通过持枪来保护自己呢?很显然是不是的。
跟别提还有像“三岁的男童无意中从沙发的缝隙里面掏出来一把手枪,不慎开枪打死自己两岁的妹妹”这样的意外事件存在了。
美国枪支犯罪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这背后原因是美国社会的动荡,巨大的贫富差距、种族问题、人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冲突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而枪支又太容易获得,所以结果就是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枪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些问题不是单纯地通过暴力就能解决的。
巴西总统认为,力量平衡是文明的前提,他们要让所有人都变得彬彬有礼。但我想说只有社会总体道德水平足够文明,才能承担起持枪合法化带来的风险。“有礼”与“有力”应当是一体的。有礼无力,带来的是软弱;有力无礼,则带来混乱。后者就是美国当下的境况。
2025-08-23 01:25:22
2025-08-23 01:23:07
2025-08-23 01:20:51
2025-08-23 01:18:35
2025-08-23 01:16:20
2025-08-23 01:14:04
2025-08-23 01:11:48
2025-08-23 01:09:32
2025-08-23 01:07:16
2025-08-23 01:05:01
2025-08-23 01:02:45
2025-08-22 03:22:27
2025-08-22 03:20:11
2025-08-22 03:17:56
2025-08-22 03:15:40
2025-08-22 03:13:24
2025-08-22 03:11:08
2025-08-22 03:08:53
2025-08-22 03:06:37
2025-08-22 0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