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要对卧铺大巴车来个全面封禁?网友的回答让人真实
2025-09-02 17:09:22
王坛上王村:王羲之后裔聚居古村
上王古村是一方生态秘境
柯小微《地理志》栏目制作组与立尚文化的小伙伴一起,在上王古村演绎献之风流。
上王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栖息在会稽山腹地,四面环山,峰岭延绵,中间为低平峡谷。
这是一方生态秘境。汽车穿过舜王庙遂洞,跨过小舜江,往上王方向,进入长岭一带后,沿路林深蝉噪,愈走愈幽。驶下岭来,穿过竹林,“上王”牌坊突然映在眼前,屋舍俨然,若桃源意境。
小舜江
上王溪
村内有一大溪,曰上王溪,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流向小舜江。山民沿溪而居,老宅颇多,长溪古屋与青山相掩映,让人心旷神怡。 老祠堂、土谷祠、古桥、古道、古泉、古树……你想要的乡愁,这里都有。
借"五星3A"东风,上王村今年已面貌大变,闲置茶厂改造成为了古韵悠长的文化礼堂,“舜山土物”农产品已注册商标并开展网销,以研学为主题的上王·柯华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已设立。
豆豆为老家代言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由闲置农房激活而成的国稀酒藏文化中心,藏酒上万坛,价值超亿元。项目投资人汪雅平是个很有情怀和创意之人,她以酒为媒,打造的多个文创项目,都能成网红。今后,这里将成为黄酒品鉴与书法交流胜地,让人真正体验到欧阳修的境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上王这个藏酒中心,开业后,必然也是网红。
王献之风流在此传承
在没到过上王前,我已对上王产生好感,因为在报社工作时,同事豆豆,就是上王人,他性格友善,待人真诚,工作敬业,一丝不苟,是个共事的好伙伴,大家都喜欢。
到了上王村,我才明白豆豆这么优秀,原来与村里文化传承有关。上王村古称风鉴,号谓友悌堡。什么是风鉴?就是风度与见识。友悌呢?就是兄弟和睦相爱。
上王村绝大部分人都姓王,这王氏一脉,系出王羲之幼子王献之。王献之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玉润,早夭;一个叫神爱,嫁给了傻瓜皇帝司马德宗。哥哥王徽之有个儿子叫王静之,过继给王献之以承嗣。
王献之后裔王超之,后来迁到新昌长潭镇,为长潭始祖。王超之后裔王煤从长潭迁到南岙,成为南岙王氏始祖。王煤之孙王筵,1136年,入赘到今天上王的柴家。当时,村民去嵊州极为不便,为方便百姓出行,王筵像愚公一样,独辟东山,历经数年,开辟出了一条山道,直通嵊州。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开路先锋,将这座通路之山,谓之王筵岭。今天,古道犹存。遗憾的是,王筵子孙在上王传承数代后,不知何因,再无记载。
王筵岭古道
南宋年间, 青州签判王庠,清正廉洁,为百姓爱戴。他辞官后,约在1256到1261年间,见上王好山水,就由嵊县南岙迁到此地,成为上王始祖,从此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已快八百年。
王庠迁居上王后,开基立业,白手起家,构房建屋,披荆斩棘,拓荒造田,栽茶种竹。此后,后辈们又艰苦奋斗,勤事农桑,终将上王村营建成宜居福地。村里有个土谷祠,始建于明,重建于清。祠中有一联,称颂王庠:
旆返青州风鉴一村开道义
符分宣化迥潭十里沐恩波
王氏在此,聚族而居,建祠立规,奉神尊祖,教育子孙。这里虽处深山,十分偏僻,但因为耕读传家,重视教育,解放后,村里大学生出了上千个,研究生也有数十个,真是让人不可小觑。因为是书圣后裔,这个村的书画水平不一般,爱好者众多,浙江新锐画家蒋雪平是我熟知的朋友,他就由这个村里出来,人物画很有影响力。
上王村今有两座祠堂遗存,很珍贵, 一叫永思堂,建于明末;一叫五思堂,建于清朝。永思堂好理解,长久思念之处。五思堂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减少娱乐活动,表示对祖先诚心致敬,谓之“斋戒”。《礼记.祭义》中记载,祭祀祖先斋戒之日,要“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也就是说,祭祀前斋戒的日子里,要思念先祖生前的起居情况、音容笑貌、思想意志、兴趣寄托以及偏好习惯等,主敬致诚,体现真情实感,深切缅怀,寄托无限哀思。你看,古人祭祖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双手合十,向祖先索取,要保佑我们升官发财,方向就错了!
村里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在村里建立献之广场,开展“之”字节活动,纪念王献之。
复初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要大家保持浪漫的初心么?
下面是王献之故事,有兴趣的,请继续……
01
十岁参加兰亭雅集
1600年前那场兰亭雅集,名流好友踏春祈福,饮酒赋诗。王羲之微醺之间,一挥而就《兰亭序》,成千年绝唱。
十岁娃娃王献之,不会即兴作诗,罚酒三杯,因此被后人嘲叽: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王献之,344年出生,少有令名。他先随卫夫人学书法,后又随父练习,以行书和草书闻名,《鸭头丸帖》墨迹摹本尚存,被誉为妙人神品;楷书功底深厚,《洛神赋十三行》妩媚雍容,如大家闺秀。献之继承家学,又张扬个性,相连之草“一笔书”,气势雄浑,《中秋帖》即为代表。后人评价其书风:有若行风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献之性格温善,气宇轩昂,风度翩翩,时人对他非常敬佩,去拜见他,要沐浴更衣。孝武帝司马曜,也把他当作选婿标准。
宗祠文化布置由我所在的立尚文化设计,还不错吧!
02
青梅竹马在云门
王羲之夫人郗璇,有个弟弟叫郗昙,其女郗道茂,比王献之大一岁,才貌双全。郗王两家,都是高门望族,郗道茂与王献之青梅竹马,互生爱慕。于是,王羲之操了一番心,写了长长一纸求婚书,送往郗家,这就是《中郎女帖》。婚书中,王羲之表扬儿子帅气,称赞郗道茂纯情,天生一对。360年,这对姐弟终成眷属,是年,王献之16岁。
361年正月,郗昙因病逝世,郗家迅速衰落。父亲之死,对郗道茂打击不少,此时,她已身怀六甲。不久,郗道茂生下女儿,取名玉润。新生命到来,让郗道茂从丧父之痛中暂得解脱。遗憾的是,玉润像流星划过天际,因病夭折。王羲之悲痛不已,写下《玉润帖》纪念孙女,不久亦撒手西归。
郗道茂产后悲伤,落下后遗症,再也不能生育,生活打击一连串,岁月森寒。幸好,还有爱情、山水和书法,足以让夫妇俩相互取暖。
王献之为父守孝时,为图安静,在云门山中置办了一所别墅,方便读书习字。夫妻俩幽居深山,朝夕相处,十分快乐。献之书风大幅突破,流畅妍美,令人叫绝,《保母志》即为代表。
守制一结束,献之即被朝廷征召,来到京城,由州主簿起家,再担任秘书郎、秘书丞,一步一步靠近权利中心。书法也日日精进,夫妻情深意笃,岁月静好。
但是,风突然起了……
03
被公主强拆鸳鸯
新安公主是简文帝司马昱女儿,叫司马道福,从小受宠,嫁给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济后因谋反,被流放,新安公主由是离婚。
王献之的才情风度,无人不晓,新安公主慕之。她毫不遮掩地说,非献之不嫁。孝武帝司马曜抵不过妹妹胡搅蛮缠,就滥用权力,下圣旨,勒令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理由是:郗道茂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王献之中正平和、善良有爱,他知道,妻子已失去父亲、女儿,又没有了生育能力,她唯一拥有的,就只有丈夫了,怎么受得了这分离!
可皇命难违,怎么办?献之想了个自残办法:用艾草烧伤双脚,自称身有残疾,不配为附马。献之烧得不轻,最终留下后遗症,时常疼痛,行动不便。
王献之低估了新安公主的痴心与霸道,她说:就是你双腿瘸了,我也要嫁!
高压包围,王献之无能为力,他与郗道茂,最终走向离散。
献之成为附马后,终生再也未能与郗道茂相遇。对这位结发妻子,他一生充满怀念与愧疚。他给郗道茂写过很多信,从《别郗氏帖》中,可以管窥。思念之情快要发疯,王献之这样向旧妻述说: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王献之这封情书,无头无尾,也没有落款,估计写时有着深深的苦衷与顾忌。这封信中,“触额之畅”与“绝气”两个词语,最让人体味。额头抵着额头,这是两小无猜之极致,这是知音相赏之巅峰,深爱无语,默契相通,无尽美好,尽在这一瞬间!王献之与郗道茂在一起,多年相守,不改初心,如尽日之欢,他没有想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份深情笃意,最以为可以紧紧握住的那份相守承诺,会这么因外力而戛然而止。皇门一入深似海,再也无缘见到妻子,他绝望之极。
离婚后的郗道茂,一无所有,寄居在伯父郗愔家里,誓不再嫁,不久抑郁而终。
04
愿岁月可回首
献之与新安公主婚后,过得如何,已无从知晓。但献之是个重情善良之人,他对谁都不会坏,新安公主应该是幸福的。41岁时,他俩生了个女儿,取名神爱,长大后嫁给晋安帝司马德宗,成了皇后。司马德宗是个傻子,神爱也是一朵鲜花被糟蹋,让人唏嘘。
王献之的爱情故事,历史添了不少油醋。传说,王献之成为附马后,又认识了一位叫桃叶的可人女子,纳为小妾。桃叶貌美,有趣有才华,娘家在秦淮河对岸。因当时河面太宽,且水流湍急,经常翻船,桃叶总是很害怕。于是,献之就来往接送,为她壮胆,并写下不少情诗,其中一首: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也写下不少诗歌,答谢王献之,其一: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记莫相忘。
桃叶,只是个历史传说,她在王献之生命中,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不管有无,南京秦淮河畔的古桃叶渡,千年浪漫,给人遐想。
附马王献之,后来青云直上,初为谢安长史,后任吴兴太守,再升中书令,位居宰辅。其书法也无人能及,大家认为他已超出其父亲王羲之。
任中书令一年多后,王献之病了,他想起床写字,发现已无法挣扎坐起。他卧于床,闭上眼,浮想过往……
王献之跟父亲一样,笃信五斗米道。道士有规矩,临终前要举行首过仪式,作人生忏悔。王献之说:我这一生,别的没有什么对不住人,唯有婚姻一事,对不住郗道茂!
386年,王献之卒,43岁,英年飘散……
古古阁 生命如此美好,我们有情有义相守
讲述最有情怀的故事推荐最有历史的风景欢度最有味道的人生
2025-09-02 17:09:22
2025-09-02 17:07:06
2025-09-02 17:04:51
2025-09-02 17:02:35
2025-09-02 17:00:19
2025-09-02 16:58:03
2025-09-02 16:55:48
2025-09-02 16:53:32
2025-09-02 16:51:16
2025-09-02 16:49:00
2025-09-02 16:46:45
2025-09-01 17:05:27
2025-09-01 17:03:11
2025-09-01 17:00:55
2025-09-01 16:58:40
2025-09-01 16:56:24
2025-09-01 16:54:08
2025-09-01 16:51:53
2025-09-01 16:49:37
2025-09-01 16: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