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动画百年发展史: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哪吒”
2025-09-04 16:18:47
2.36米巨人鲍喜顺:不顾医生劝阻执意与小28岁妻子生子,现状如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者✎大冰话史
编辑✎大冰话史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监洮。”
《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第一》中记载:“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像之属,以助威武。”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起,就曾有发现“巨人”的踪迹。
提到“巨人”,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姚明。
身高2.26米的他是我们中国篮球的骄傲,凭借自己出色的身体条件以及高超的篮球技术屡在赛场上拿下佳绩。
可是,你知道吗?我国竟有一个人比姚明还要高出十厘米!那便是“亚洲第一巨人”——鲍喜顺。
他不顾医生“后代可能会有遗传病,因此不建议生育”的劝阻,坚持与妻子生下一个儿子。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鲍喜顺的生活怎样了?
是他想象中的幸福美满吗?他的儿子是否平凡健康呢?
还是跟他一样过上了这种“引人注目”的生活呢?
1951年,鲍喜顺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虽然内蒙古人普遍身材高大、体格壮硕,可是,鲍喜顺却在十五岁那年成长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在那个平凡且贫穷的小村庄里,孩子们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着。
常见那些发育不良,身高过矮的孩子。
可鲍喜顺不同,他自十五岁起,便成了孩子群中“鹤立鸡群”的存在。
“咦?鲍喜顺,我怎么感觉你比昨天又高了一点?”
面对小伙伴的询问,鲍喜顺常觉得有些尴尬。
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跟他们解释,甚至开始感觉这样的自己与同年龄的孩子们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鲍喜顺的小伙伴们并不认为他是“特殊的人”。
正相反,他们对于这个堪称“巨人”的男孩十分追捧。
叽叽喳喳的小伙伴们不是羡慕他高挑的个子,就是寻求他的帮助。
这让鲍喜顺在无形中提升了更多的幸福感——他曾以为自己会因为出挑的外形而备受嫌弃,但事实上,这帮孩子们将他簇拥为了“孩子王”。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令他十分开心,也冲淡了他因为身高过高而产生的烦恼。
要知道,由于身高过高,鲍喜顺的饭量也比常人要大得多。
每次看他在餐桌上风卷残云的吃饭,鲍喜顺的父母就有些忧心忡忡。
“能吃饱吗?喜顺?”
“能的妈妈。吃完饭我先走了,我下午还有活干。”
懂事的鲍喜顺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无论如何也不能支持自己“顿顿吃饱”,他只好向母亲撒个“善意的谎言”,然后来到田间劳作。
因为那时候的鲍喜顺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只能日复一日的依靠体力活赚钱以补贴家用。
很快,整日的日晒雨淋让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时候连路也不能走。
“爸、妈,我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不用总想着治病。”
鲍喜顺知道,自己的家庭中绝对再拿不出一笔为自己治病的钱。
于是,他尽可能的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若无其事,可疼痛让他不得不一瘸一拐的行走。
鲍喜顺的父亲看着儿子懂事的模样,心中无比愧疚——孩子还这么小,真的要他带着风湿关节炎生活一辈子吗?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
“走吧,我们去沈阳,去给你治病。”
不容鲍喜顺拒绝,父亲就这样将他拉上了火车。
那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的鲍喜顺用好奇的目光四处打量。
却在看到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后,他又羞愧的低下脑袋。
那时的鲍喜顺还不知道,这次沈阳之旅即将改变自己的一生。
在沈阳的医院附近,鲍喜顺和父亲遇上了一个十分奇怪的人,他拉着父亲的手,两眼放光的告诉他。
“您的孩子是个好苗子,您交给我,我肯定不糟蹋了!”
面对眼前男人有些“疯癫”的话语,父子俩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他们几次婉拒正要离开时,对方紧接着道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沈阳军区的教练,我想带您的孩子去军区打篮球。”
父子俩一听,当即来了兴趣。
一番沟通之后,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鲍喜顺的部队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在部队的这两年是我最难忘的日子,虽然曾经我也是一直被需要着,但是那种感觉不一样。就好像别人是有求于我才对我好,平日里根本想不起我来。但是教练不一样,队员们不一样,他们每个人都在倾尽全力的对我好。”
初来乍到的第一天,鲍喜顺有些自卑的低下头,耳畔却传来了小声交谈的惊呼声。
他努力控制自己,不想听见冷嘲热讽,却还是有只言片语钻进了他的耳朵。
“他怎么长这么高,真羡慕他。”
这样的善意让鲍喜顺的脊背瞬间挺直了起来,在教练的介绍过后,正式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鲍喜顺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参军,能够拥有足够的食物以及温暖干燥的房间,四周的人们对自己的身高表达的不是惊奇,而是赞赏。
在这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重视的快乐。
只可惜鲍喜顺的快乐时光仅仅维持了两年,部队的高强度训练让他之前未能痊愈的关节炎再度复发,疼痛难忍。
无奈之下,鲍喜顺只好退伍回家。
幸福生活再一次破碎,随之而来崩溃的便是鲍喜顺的内心。
回到家中的鲍喜顺开始变得自卑自闭,他不明白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捉弄自己。
于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拒绝外出,拒绝与人社交。
就连面对上门采访自己的记者,他也是言语犀利地直接拒绝。
“你们这样的采访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们完成了工作离开以后,我的状态不会有任何改变。”
看着鲍喜顺低沉的模样,他的母亲难过不已,于是便想着开始给鲍喜顺相亲。
一开始,鲍喜顺十分抗拒,可母亲整日的眼泪和父亲的满面愁容还是让他踏上了相亲的道路。
但结果同他预想中的一样,几次相亲的女孩都以“他身高太高,有些吓人”的相似理由拒绝了他。
此后,鲍喜顺越发“与世隔绝”,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不出。
直到1991年,40岁的鲍喜顺失去了母亲。
“这是我给你做的几双棉鞋,还有几件棉衣裤,这是鞋垫。你可要节约穿着,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像妈妈一样给你做衣服了。可惜啊,妈还没看到你成家立业呢……”
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就咽了气,处于人生低谷的鲍喜顺坠入更深的深渊,他变得越发敏感,甚至喜怒无常,一度不愿与亲人交涉。
也许是鲍喜顺终于“苦尽甘来”,2004年,53岁的鲍喜顺迎来了自己人生最后的转折点——他结识了火锅店的民营老板辛幸。
在辛幸的盛情邀请下,鲍喜顺走出草原,成为了他火锅店的形象大使。
慢慢的,鲍喜顺这个名字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辛幸的鼓励下,鲍喜顺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并且开始愿意接受记者采访。
而正是因为《北方新报》的一次采访,解开了鲍喜顺的“巨人之谜”。
“你不是患有巨人症,而是自然生长所导致。你的身体非常健康,甚至身体机能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
得知这个消息,鲍喜顺欣喜若狂,也变得更加阳光。
随后在2005年,他接受建议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54岁的鲍喜顺成功斩获“世界上最高人类”的称号,慢慢的成为了世界知名的“东方巨人”。
2006年,鲍喜顺接到辽宁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的“求助电话”。
原来,有只海豚误食异物,需要一名“臂长至少一米”的人帮它把异物取出。
听到这个“只有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鲍喜顺立刻赶往辽宁,顺利给海豚完成“手术”。
而他的这一壮举被央视记者全程报道,在千里之外,有名女孩对荧幕上他一见倾心。
她叫夏淑娟,年仅28岁,身高1.68,赤峰市敖汉旗人。
据她本人所说:“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鲍喜顺就莫名很喜欢他,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虽然担心鲍喜顺是否会不喜欢自己,可对方现在都还不知道有个女孩默默地喜欢他呢!
想到这里,夏淑娟找到辛幸,希望对方能够帮助自己牵线搭桥。
56岁的鲍喜顺与28岁的夏淑娟在短暂的接触后迅速坠入爱河,准备“闪婚”,并决定在2007年7月举行内蒙古的传统婚礼。
婚后,二人考虑到年龄问题,准备尽快要个孩子。
可在产检时,医生却对他们进行了劝阻。
“鲍先生的生育条件可能不是特别理想,夏女士的身高同样不低,你们生出的孩子很有可能比鲍先生还要高。”
听完医生的话,鲍喜顺陷入沉思,自己从小到大的亲身经历实在太过困难,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
可是,自己与妻子巨大的年龄差注定导致妻子晚年将会孤身一人,这又该如何是好。
仿佛看出鲍喜顺的顾虑,夏淑娟拉过他的手,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愿意尝试。
就这样,二人开始备孕。
2008年10月2日凌晨,夏淑娟剖腹产下一个4.2公斤重的健康男婴,取名为“天佑”。
如今,天佑已经来到了15岁,身高也长到了一米七。
据科学计算,天佑以后至少会长到2.24米。那么他会是中国的下一个“巨人”吗?
在采访中,鲍喜顺坦言:“希望天佑以后可以踏入国家篮球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篮球梦想。”
话虽如此,他也表示了“只要平安成长,无需出类拔萃”的美好祝愿。
现在,73岁的鲍喜顺依然身体健康,他使用短视频平台对于家乡文化进行宣传,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好的明天终将到来。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精品长文创作季#
2025-09-04 16:18:47
2025-09-04 16:16:31
2025-09-03 16:33:06
2025-09-03 16:30:50
2025-09-03 16:28:34
2025-09-03 16:26:19
2025-09-03 16:24:03
2025-09-03 16:21:47
2025-09-03 16:19:31
2025-09-03 16:17:15
2025-09-03 16:15:00
2025-09-03 16:12:44
2025-09-03 16:10:28
2025-09-03 16:08:13
2025-09-03 16:05:57
2025-09-03 16:03:41
2025-09-03 16:01:25
2025-09-03 15:59:09
2025-09-03 15:56:54
2025-09-03 15: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