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盈:母亲是张凯丽,虽然是星二代,却甘愿从小演员做起
2025-09-20 04:00:02
1951年洪学智夫人到老乡家歇脚,闲聊中女主人惊呼:原来是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弗道恩
1951年,山西曲阳县思西村的小道上,一个女同志骑着骡子,身旁两人陪同行走着,三人边走边看,彷佛在寻找着什么。
女人名叫张文,旁边二人则是曲阳县委的工作人员,他们是被县委负责人特别派遣给张文,配合她的特殊任务。
走了许久,三人也都精疲力尽,于是进了一户简陋的房屋里,院子女主人见到三个这副打扮的人,便知道不是普通人,于是将三人迎进来,然后去盛水给他们喝。
张文十分感激,坐下后与这位名叫白银翠的老乡闲聊,表示自己十二年前曾来过这附近,并详细讲述了昔日经过。
白银翠的脸色却随之大变,待到张文讲完了十二年前的事情,白银翠惊呼:原来是你呀!随即起身进屋,带出一女童,张文见后顿时哽咽,眼眶瞬间湿润……
长征中的爱恋
张文本是四川一个村落里的贫苦小孩,十三岁那年红四方面军抵达川北,其中一团的团部就设立在张文家中,接触时间长了之后,张文向往加入红军。
1933年,十四岁的张文和自己的哥哥一同加入了红四方面军,因为手巧,张文便进入被服厂工作,给红军战士们做好后勤,因为表现突出,三年后张文得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除了会织衣缝被,张文还能歌善舞,经常为军中战士们展示舞姿,而这也成为了她与丈夫洪学智相识的契机。
洪学智比张文年长六岁,早七年入党,参加过多次“反围剿”战斗,屡建奇功,随后更是在随红四方面军转移途中多次粉碎敌军阴谋,还顺利与长征途中的土司结盟,壮大红军力量。
1936年五月,红四方面军成功翻越两座雪山,准备就地整顿,时任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等领导当即组织了全军运动会,用以活跃氛围,振奋战士们的士气。
运动会顺利举行,结束之后便开始了文艺表演,其中张文便带领女兵们上台演唱,嘹亮秀丽的嗓音很快便吸引了洪学智的注意。
张文面容姣好,演唱动听,令平日里专注带领队伍的洪学智拨动了心弦,他不知道的是,张文也同样对洪学智这位高大沉稳,指挥有度的同志心藏爱慕。
当天晚上,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陈伯钧和夫人一同找到了张文,聊起了她的人生大事。
原来,陈伯钧知道洪学智征战多年,仍无倾心伴侣,而张文虽然年轻,但这个年纪在那个时代也到了结婚的时候,所以陈伯钧是来给二人牵红线的。
洪学智和张文郎才女貌,可谓是天作之合。
听完陈伯钧的话,张文有些不知所措,她对于洪学智很有好感,但自己毕竟没有和他有过深入交流,所以十分纠结,于是便向自己的二哥征求意见。
张文二哥听闻此事后,立马为张文做了决定:只要你愿意,越快越好!
没有过多犹豫,张文便走进了洪学智的办公室,洪学智与张文再次见面,虽不算是一见钟情,但也情投意合。
洪学智询问:你有什么意见吗?张文低头细语:听组织的安排。
如此一来,这根红线就算是连上了,陈伯钧等人也欢呼雀跃,洪学智和张文更是激动,越看对方越是满意。
谈话过后,二人很快在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办公室里举办了独特的婚礼,大家围坐在简陋的桌子前,吃着疙瘩汤,为这对新人庆祝。
相识相爱到结婚仅仅花了几天时间,洪学智和张文的爱情看似随意,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历经磨难后只会愈发坚固。
含泪弃女为革命
长征过后,洪学智和张文先后来到延安,张文也在这里诞下了二人的第一个女儿洪醒华。
所谓醒华,便是希望中华民族能够觉醒,能够化解当时正在遭受的磨难,不过在那个艰难的时代,醒华的命运注定坎坷。
1939年,洪学智接到命令秘密带领干部们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那里继续发展抗日力量。
要知道彼时路上全是日军精锐把守,想要顺利进入根据地,其难度不言而喻,在此不久,就曾有百名抗日学生,通过封锁线时被敌军发现,死伤惨重。
途经曲阳县城时,曲阳县委负责护送工作,洪学智带领大家召开了一个会议,商讨前进路线,曲阳县委指出,路上有一处日军炮楼,那里视野开阔,重兵把守,极难突破。
洪学智沉默良久,只能交代大家尽量轻装前行,如今抗日局势不容乐观,他们需要尽快进入根据地,不能一拖再拖,这条路哪怕再危险,他们也得通过。
考虑到孩子很有可能会哭闹导致被敌军发现,于是洪学智下令全军:所有小孩一律寄养到附近老乡的家中,不能同行。
那些有孩子的战士们纵然不舍,但为了抗日大业,只能将襁褓中的婴孩纷纷送到百姓家中,洪学智的妻子张文,望着自己怀里的醒华,竟流下了眼泪。
醒华彷佛是知道自己将要被送走,居然哇哇大哭起来,张文急忙安抚女儿,并且开始给她喂奶,这很有可能是张文最后一次给她喂奶了。
很快,洪学智抱着女儿,张文跟在后面,一家人一路匆匆赶到了附近农村的一户人家,找到百姓便将醒华递过去,留下几句话:倘若我们以后没有回来,就把她当成你们亲生女儿吧。
张文和洪学智毅然转头回到队伍,但张文早已泪流满面,洪学智也只能叹息,祈祷日后能够回来寻找醒华。
这一去,竟然过了十二年,张文才得以回来寻找女儿。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听从国家的命令去往了朝鲜战场,在那里继续为保卫国家而战,张文虽然留在国内,但她也有自己的任务:回到十二年前的地方,寻回醒华。
意外的是,洪学智和张文的女儿,竟然就在张文歇脚的这户人家当中,当醒华被白银翠领出来时,尽管面貌陌生,但张文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
分别十二年的母女,终于得以再度相会。
情谊深似海
“红红,她是你的亲生母亲”,白银翠将醒华领到张文面前,让这对分别多年的母女相认,张文感激涕流,而白银翠自己也湿润了眼眶,多年相处,她早已把醒华当作自己的女儿。
原来,醒华现在的名字叫作红红,白银翠也耐心地向张文讲述了这十二年以来,醒华是如何在自己家里生活的。
当年洪学智将醒华交付给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是任氏,在得到醒华后,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红军的孩子,立马对其精心照料。
不过,任氏夫妇早已年过半百,家中自然是没有奶水的,于是任氏夫妇带着孩子出门,在村里打听到了思西村白银翠最近生子,奶水充足,于是将醒华送去了白银翠家中。
当时正是战乱年代,家家户户都非常困难,但对于红军子嗣,大家都是能帮便帮,白银翠毫不犹豫接纳了醒华,并给她取名红红,寓意红军的后代。
白银翠对待红红宛如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不仅给她喂足奶水,还教她说话走路,哪怕苦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白银翠也要把红红拉扯大。
不过,当时村子附近还是有汉奸和日军的,白银翠为了保护红红,竭尽全力隐藏她的身份,也没有告诉红红她不是亲生母亲。
待到红红长大了,白银翠决定要送她去上学读书,尽管她是农村人,但深知读书认字的重要性,丈夫王英也十分赞同白银翠的想法,哪怕家里穷,也要送红红去上学。
盼望中,时间来到了1949年建国之时,白银翠依旧没有盼来红红的父母,于是在心中思量,就当红红是自己的女儿,若是真有人来接走了红红,早已有了感情的白银翠如何受得了。
于是到了1951年这一天,张文在县委两位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思西村,挨家挨户地寻找自己的女儿,无意间竟在歇脚时来到了白银翠家中,见到了女儿醒华。
不知是开心还是失落,白银翠红了眼眶,将醒华带到张文面前,让她们母女相认。
醒华一开始还有些抵触,但在白银翠的解释下,醒华才相信张文是自己的母亲,但是,让自己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白银翠,醒华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张文自然知道二人的感情,于是只能说:醒华先和我们过去住两天,她想你了再来思西村。
白银翠虽然不舍,但张文毕竟是醒华的母亲,而且醒华能有这么一对英雄父母,白银翠也非常骄傲,立即劝醒华:去见你的父母,想我的时候再来看看我。
最终,醒华总算答应回答父母身边,张文也激动地给远在朝鲜的洪学智写信,告诉他女儿找到了。
一家人终于团圆,虽然醒华回到了洪学智和张文的身边,但在此后多年也多次回到思西村,看望自己的另一个妈妈。
抗日作战时期,洪学智和张文为了民族大义,抗日大局,义无反顾将女儿醒华放到百姓家中,此后醒华被白银翠收养,多年之后终得相聚。我们不免为洪学智夫妇的牺牲赞叹,为白银翠的无数赞叹,向这些革命时期的先烈和善良的老百姓们,致敬!
参考文献:
四川女儿__安徽媳妇——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的故事_胡遵远
长征路上的洪学智_汤祖祥
洪学智夫妇寻女记_孟红
悲欢离合总是情——洪学智女儿洪醒华幼年的传奇经历_丁丽生
2025-09-20 04:00:02
2025-09-20 03:57:46
2025-09-20 03:55:30
2025-09-19 18:01:25
2025-09-19 17:59:09
2025-09-19 17:56:53
2025-09-19 17:54:38
2025-09-19 17:52:22
2025-09-19 17:50:06
2025-09-19 17:47:51
2025-09-19 17:45:35
2025-09-19 17:43:19
2025-09-19 17:41:03
2025-09-19 17:38:48
2025-09-19 17:36:32
2025-09-19 17:34:16
2025-09-19 17:32:00
2025-09-19 17:29:45
2025-09-19 17:27:29
2025-09-19 17: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