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中医院: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5-10-14 03:21:31
以工程思维推进联合作战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朱小宁
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的先导,尤其是处于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的关键时节,更加需要联合作战理论的同步变革。当前,面对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出现的“高原现象”,应变革创新现有思维与方法,从工程思维中寻找突破的可能性,实现理论创新“弯道超车”。
克服联合作战理论创新“高原现象”的利剑
联合作战理论支撑深化改革。宏观方面、战略方面的改革,如,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队领导管理体制等,可通过战略理论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做法进行,但越往下改革,就越离不开联合作战理论的创新。诸如战役战术的组织结构设计、武器装备的研发、战役战术标准的确立、军事训练与人才培养等,没有联合作战理论具体向导则没法向末端、前沿发展。尽管也可“模仿”别人,但因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等细节上没法复制,很难将改革具体深入。
然而,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力度与深化改革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并没有权威机构认定的总体作战理论或联合构想,军种也没有相应的作战理论或作战构想,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作战要求的战斗条令迟迟出不了台等。究其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根本在于思维与方法上的缺陷与不足。起初,注重技术思维。因为技术决定战术。后来,注重理论思维,试图通过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开拓作战理论创新的新途径,但都无功而返。
从本质上而言,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是一项工程活动,需要的是工程思维。它强调的是与具体的时空和约束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是需要在战场上直接呈现的,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体,其目的是构建一种理念或观念体系,指导联合作战体系建设与管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军没有联合作战理论的提法,而只有联合构想,不仅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上,而且在整个军队建设中都十分注重工程方法的运用。工程方法将科学思维、技术思维与工程思维集成在一起,则能打通思想和行动的壁垒,为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开拓新道路、新境界。
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是联合作战体系构建工程的逻辑起点。联合作战体系构建工程,将联合作战理论、部队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发展、军事训练等集成在一起,理论成熟时体系也渐趋完善,缩短了理论转化的周期,保证了联合作战体系要素的同步发展。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工程,只有用工程思维设计筹划,用工程方法逐步推进,才能实现联合作战理论、部队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发展、军事训练等的有效连接,保证所构体系与预期目标的匹配性、一致性,避免最大的作战风险、安全风险等。
工程思维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工程思维是面向现实或未来问题,以实现并物化某种预期设想、目标、理念,设计、筹划并构建特定价值人工系统的实践性思维,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结构、内容、运行机制与特征,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赋予灵魂。黑格尔说,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工程思维创新作战理论,可以保证理论的灵魂。所谓理论的灵魂,是指理论自身的自洽性、开放性和生命力,也指与战争环境的适应性、对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性等。以往作战理论创新主要依靠实践方法,给予其灵魂和生命。当“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可能时,单纯的理论方法、技术方法,使创新出来的理论形散神也散,缺乏理论生命力。工程思维创新联合作战理论,根据具体的战略环境、战场环境和自身实际等,提出理论构想,不断检验和发展构想,保证了理论的发展性、适应性。更重要的是,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只是整个工程的一项子工程和启动键,可以保证实践方向,聚焦目标,注重细节,赋予整个联合作战体系发展之魂,保证体系功能耦合、有序运行,实现作战理论创新的价值追求。
具体深化。由于缺乏思维抓手和实践抓手,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大多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归纳之中,而联合作战理论创新需要具体,具有“情景依赖性”。工程思维与方法,可以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导致具体的再现,而使理论创新逐步具体、逐步深化。工程思维通过程序将思维过程具体化,通过设计深化对作战问题的理解与决策,通过实验验证将创新过程可视化等,将理论创新过程具体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修正完善向前发展。即工程方法提供了思维工具和实践工具,避免了理念创新从理论到理论,通过“口算”“心算”来进行,而提供了“纸”和“笔”,可以进行演算和推导,在思想与行动的不断反馈校正中积累。
艺术加工。“冰解冻后是什么”?科学思维的答案是“水”。艺术思维的答案则是“春天”。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导致的是相同的结果,而艺术思维则给予思维以个性、充满生机和活力。工程思维,是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复合体,充满着艺术的火花。理论思维告诉我们,未来战争是怎样的;技术思维告诉我们,未来战争“怎么做”,工程思维则告诉我们,未来战争可能会怎样做。工程思维留有艺术思维的空间,不仅解决“是什么”“怎么做”问题,还赋予了可能的路径,成为理论竞赛场中的“超车道”。以工程思维创新联合作战理论,就是抓住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时代特征,通过艺术想象、灵感提出联合作战构想、概念、创意,然后通过工程的手段去实现、固化,体现着不满足现状、争取优势的思想,体现实然与应然、经验与超验、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让工程思维成为联合作战理论创新自觉
联合作战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的是立即决策策划与行动。只有让工程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才有加快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步伐,有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深化改革。
确立与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相适应的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是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方法论,只有自觉运用工程思维,将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看作一个工程活动,才能把各种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和经验知识结合起来,将各领域的专家、各种信息和数据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涉及到军队建设的体制问题、结构问题、制度问题等,更加需要工程方法和思维,在思维和行为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保证改革行动与预期结果一致。确立工程思维主要有:设计思维,树立战争是可以设计的理念,主动用自己的意志定义战争、设计战争、适应战争;筹划思维,面向现实问题,从客观事实及其环境约束出发,在“现实性”中寻找“实现性”的路径;艺术思维,“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等工程活动中放飞想象与灵感,追求特色与活力,在“量身定制”中拓展超越空间。
加强工程型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西点军校是在工程兵、炮兵基础上组建的,当时的目的之一是为国家工程发展提供指导。据报道,西点军校比哈佛出的CEO还要多,因为军队组织的变革是走在社会前头,工程、设计能力、组织变革能力更强等,正因如此,工程思维成为美军建设与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的主导方式。当前,我军从事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的人员还是工程型偏少,以理论思维、经验思维居多,突出表现是表述的多,可操作性少;大而化之多,精确性少;坐而论道多,实验实兵实战检验少等。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呼唤工程型人才,而工程型作战理论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从院校抓起。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在理论研发队伍中,应适当增加工程专家的比重。同时,定期组织理论创新人员参与设计推演大型作战实验、实战战场考察等,稳步提升工程素养等。
构建工程方法创新联合作战理论模式。思维是抽象无形的,只有机制化的东西,才能将其真正落实到创新活动之中。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程思维程序与模式,如理念、决策、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评价等。应从工程思维程序出发,借鉴外军工程思维创新作战理论的经验做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模式:其一,明确问题。分析联合作战理论提出的背景,从未来角度分析联合作战体系运行的内外环境与时空因素,敌情我情等,确立联合作战理论适用的坐标系。其二,提出构想。围绕核心问题,集中各方专家,通过广泛争鸣提出构想、理念或创意,作为联合作战理论的初始值。其三,实验验证。以作战理念、设计理念为核心,推导出能力需求,进行组织设计、装备研发、训练生成等,构建观念虚拟体系实验运行,以检验理论、改进完善理论。其四,物化落实。证明是正确的部分,形成联合作战理论、政策建议、装备生产方案、条令等法规文件等等;不能证真,或者整个构想不成立的则进入下一轮循环。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2025-10-14 03:21:31
2025-10-14 03:19:16
2025-10-14 03:17:00
2025-10-14 03:14:44
2025-10-14 03:12:29
2025-10-14 03:10:13
2025-10-14 03:07:57
2025-10-14 03:05:42
2025-10-14 03:03:25
2025-10-14 03:01:09
2025-10-14 02:58:52
2025-10-14 02:56:36
2025-10-14 02:54:20
2025-10-14 01:32:37
2025-10-14 01:30:22
2025-10-14 01:28:05
2025-10-14 01:25:49
2025-10-14 01:23:32
2025-10-14 01:21:16
2025-10-14 01: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