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康辉被罚30万元,大庆两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被吊销|另有多家旅行社停业整
2025-10-15 13:01:59
我的家族史(一)
祖辈 传承的海河籍,不由 自主地定居山水市,这是社会 变动与发展的结果。流年似水,往事匆匆 ,疏忽时日,岁过八旬。如今时事 平稳, 生活安宁,子女有为,至欣至慰。 山有 脉系,水有渊源,为记住这历史 变动的瞬间片刻,特着笔记下 “往事 记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 族与家庭;我的生活道路 。 以资回忆,以 资纪念。
一 ,我的家乡
我们的原籍 是海河省 临 黄县周张镇周张屯村。 海河省 是我国东部偏北的沿海省份,是华东 与华北乃至东北地区的连接地,是京津地区的拱卫与门户,历来处于国家政治,经济, 军事和文化的重要地位。它又 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与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贸易有着密切联系,早在 十九世纪中叶, 英, 德,日,俄等老牌帝国主义者都曾染指海河。 二十世纪初军阀混 战时期,海河 也是各地军阀厮杀争夺之地。
抗日 战争时期,海河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八路军11 5师主要活动地区,当时中央及军队许多领导人都曾莅临海河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 海河是 重要的解放区,又是战略反攻的首战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海河地区 先后组建数十万子弟兵走向全国各 个战场,为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为新中 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河地区历称"齐鲁 大地”,是伟大中华文化重 要发祥地之一, 有 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地杰人灵,海河在历史上曾 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和名人雅士。 海河又誉称”孔孟之乡”,是儒家学说——孔子文化的发祥地, 曲阜的孔府, 孔庙,孔林是孔子 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作为伟大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文化,博 大精深,影 响深远, 已向世界 各地传播。省城南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既是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又 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在南泉生活数年,对南拳的印记颇深,弥久不忘,这里是我了 解社会,走向社会的起始之地。
新中国成 立前后,海河虽 然已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工业和较发达的商业 贸易, 但基本 上还只是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七 十年代已达5,500多万, 仅次于四川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其人文,地理资源及陆海交通的优势, 迅速发展成既是工业, 农业生产大省,又 是经济贸易的强省,已成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 之一。
临黄 县区位于南泉市西北侧 与市区隔河相望,是南泉 市西出的大门。该县曾属聊城地区,后改属周德地区,由于引黄 枢纽工程在其境内,现仍属周德市属 下。县境面积不大, 约为1,600多 平方公里,部分 乡镇先后划归南泉市区。人口在解放前近40多万 , 八十年 代初达到60多万,2,000年以后接近百万。由于行政区划多 次调整,河道拓宽, 县城搬迁等原因,该县工农业生产并不十分发达,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和经济贸易也相对滞后。

临 黄县旧城紧贴黄河北岸,始建宋, 金时期,清乾隆年间改建。 有四座城门耸立, 八座炮台 拱卫,外有护城河环绕,十分壮观,城内有文庙,文昌阁,思荣牌坊, 还有城隍庙 ,定慧寺,翰林院,耶稣教堂以及马家祠堂和马家宅地等古老建筑。 城中心建有标准的县府衙门。 注(抗日战争前,城内设 立两所小学,一所乡村师范学校。 城关 各处商铺林立,街道整齐,民居精巧简朴,是一个古朴静谧,富有生气的袖珍小城。我在此生活七, 八年之久,对那时的城桓殿阁,河堤垂柳以及 童稚趣事,街巷风情记忆犹新。上个世纪七十年 代初,国家推进治黄工程 ,整个城区处在拓展范围,1972年县城拆迁北移,在 子婴镇修建新城。老 城建筑,城桓殿阁,寺庙碑林,居民商铺,荡然无存 ,令 人唏嘘不已!
子 婴镇地处县境中心,历来就有较多商贸活动,津蒲铁路横穿城区北部,另 有多条公路在此交汇转向,通往聊城, 周德及京津地区。解放前该镇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现在有若 干所小学,县 中学和各类技工校,职业中学,培训基地等。新县城开建以来,经过二十 多年的建设,至2,000年已经基本形 成功能齐全,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

周张镇设在周张屯。周张屯是 县境北部较大村庄, 历来是区,乡,公社所在地。解放前 就有集市,有学校,通公路,人口逾千 。现有完小,乡中学和县中学分部,有医院,邮局,银行,供销社和很多商店,餐厅,有往来的班车通往子婴县城,南泉和聊城,周德等地。现有人口约2,000-3,000万人。该镇下属有20多个村屯,人口逾万。这里土质良好,适 宜耕种,是县内主要粮食,棉花和蔬菜产地之一,蔬菜 远销京津及东北各地。这里民风淳厚,个性爽朗, 勤劳朴实,民间有一种抑强扶弱, 崇尚正义的良好风尚。
新中国成立前,海河是 个战乱不已,旱 涝无常,民不聊生的贫困省份,凡灾荒战乱年月,逃亡东北的灾民不计其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在家乡生活不足二十年,但对那里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醇 厚朴实的民俗风情,有着深远的感知和永远的记忆。
2025-10-15 13:01:59
2025-10-15 12:59:42
2025-10-15 12:57:26
2025-10-15 12:55:09
2025-10-15 12:52:53
2025-10-15 12:50:37
2025-10-15 12:48:22
2025-10-15 12:46:06
2025-10-15 12:43:50
2025-10-15 12:41:34
2025-10-15 12:39:19
2025-10-15 12:37:03
2025-10-15 12:34:47
2025-10-15 12:32:31
2025-10-15 12:30:15
2025-10-15 12:27:59
2025-10-15 12:25:43
2025-10-15 12:23:27
2025-10-15 12:21:12
2025-10-15 03: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