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朝的创立者拓跋跬
2025-08-09 07:10:14
九部摇滚圈不能错过必看电影
前言:如果说商业片为摇滚立牌坊,像某某机乐队什么的,那么真正的艺术片一定是为摇滚掘坟墓,每一部都可以看出差距。下面推荐9部值得一看和收藏的摇滚圈必看电影
1.《The Doors》 历史背景:垮掉一代,嬉皮年代,伍德斯托克年代,越战内容概述:在电影学校,莫里森结识了喜欢弹钢琴的键盘手雷·曼札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一支令世界震惊的摇滚乐队:The Doors。很快,莫里森在这里找到了其他两位乐队成员:鼓手约翰·丹斯莫和吉他手罗比·克雷格。不久,大门乐队因《Light My Fire》一跃成名,万千乐迷为之疯狂。在拥有金钱名利诸多光环后的莫里森,却始终无法被任何人真正了解,有人认为他是诗人、艺术家,也有人把他当做疯子、瘾君子。27岁的莫里森最终选择了死亡来结束这段无以伦比的个人传奇。 推荐理由:他以音乐、以摇滚为宣战的武器,他要砸烂制度的门,以燃烧心灵。只有燃烧,才能抛开所有的烦恼。对了,这是他曾经献给帕梅拉的诗;对了,doors乐队的主打歌曲就是“点燃我的心”。本片忠实地记述了1960年代美国迷幻摇滚代表乐队——大门乐队的灵魂主唱吉姆·莫里森(方·基默 Val Kilmer饰)从成名到自我毁灭的一生。
2.《逍遥骑士》历史背景:嬉皮年代,摇滚年代,布鲁斯音乐内容概述:60年代,一个美好的时代,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变出嬉皮士,从布鲁斯音乐中演化出摇滚乐。于70年代西方嬉皮时代所产生,里面恍惚间透露出了一些人之深层思想,善良的人往往是孤独向前坚强敢做自己的,真理永远也不会如真人秀节目般,世间无论何人最终的目的是做自己,做正确的自己,行正确之事。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本片的成功和影响表现了电影同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互动作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垮掉派”文学、迷幻摇滚等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3、《北京乐与路》 历史背景:中国,改革开放内容概述:一部讲述中国摇滚乐的故事,展现了地下摇滚人的真实生活,记录了令每个摇滚人难忘又似曾相识的无悔青春。部分演员来源于真实的地下乐队,影片中很多歌曲出自真实地下摇滚乐,子曰乐队的《瓷器》,鲍家街43号乐队的《晚安北京》。此片是献给所有热爱摇滚乐朋友们的珍品礼物。推荐理由:《北京乐与路》已经被我看过无数遍的电影。有人骂,有人赞。不管怎样,它都是我要永远保留的作品,是永远不会被删除的纪念。且不说他拍的北京是不是最真实的,但是那种北京的味道还是浓重的。故事也不算新颖,但是一直认为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电影并不是靠多么离奇的故事,而是一些细节,一些感情和一些共鸣。
4、《猜火车》 历史背景:嬉皮年代、越战后内容概述:当你看完电影,被马克叛逆的言辞吸引,内心一阵汹涌澎湃后,你关掉播放器,关掉电脑,闭上眼思考自己的前半身,你发现活了小半辈子,从来没有自己选择过生活,这些东西好像是规则一样无形的摆在我们面前,就像人生下来就要吃饭睡觉一样,少了一样貌似就活不下去,青春还有个名字叫做徒劳,总归要回到生活。推荐理由:人生百年,谁不曾大闹天空,谁不曾头上紧箍;谁不曾爱上层楼,谁不曾孤单上路。”如果还想瞥一眼曾经的自己,那么不妨去《猜火车》里找一找。
5、《两杆大烟枪》
历史背景:嬉皮年代内容概述:配乐从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到爵士,非常爽也非常搭电影。浓重的英音,黑色幽默,酷酷的剧情,还有Sting!真的“值得摇滚乐迷观赏”。还有用故意的闪动镜头,错位镜头展现人物经受打击的精神恍惚,使用速推镜头直接推到人脸上去表现人物情绪极速变化,还有关键时刻的定帧加画外音都是导演的风格化影像,被后世争相模仿。推荐理由:谈黑色幽默电影,绝对不能绕开这部,这是盖·里奇的处女作,目前来看也是他最为经典的电影。黑帮、地下、犯罪的标签使得它主题消极,也正因为此,使得它不愧“老牌”的黑色幽默,而受它影响的电影则不计其数。
6、《天鹅绒金矿》 历史背景:嬉皮年代、越战后、华丽摇滚时代内容概述:由christian bale扮演的记者的视角追忆英国70年代的摇滚巨星。电影中随处可见明艳的装扮,人们的性别变得模糊,整个时代罩了一层不大真切的色彩。Arthur指着电视里发表激进言语的Brian激动的对父母说着:“那就是我,那就是我!”而镜头又是在人群与摇滚巨星之中切换,告诉你一切是如何不可思议、又是多么必然。推荐理由:很燃的一部电影,经典歌曲密集、有范。摇滚电影算是牛逼的一部了。 两个美到极致的男人站在世界颠峰旁若无人地接吻,这已经成为同类影片中无法再达到的盛况和高度。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不再有所谓的道德约束与取向纪律。理解那个年代,理解glam rock,通常会给我一种冷热交织的感觉——你的唇上有血有蜜,穿三千万根羽毛织成的大衣上街且毫无预兆的哭泣,脆弱和乖戾的天才们。
7、《海盗电台》
历史背景:近现代内容概述:摇滚精神贯穿整个电影,无可否认这是一部充满音乐与梦想的电影,也是我看过的把摇滚的世界无论好的坏的都刨析给你看的电影,能从这个流水账的结束,跟着电影一起呐喊:rock'n'rool!乌托邦的沉没,梦想仍然继续,所谓青春就应该这样放肆挥洒。整部电影非常的流畅,与音乐相配合,使得2个多小时的电影仿佛一眨眼就过了,再加上电影中跟着这群DJ们扭动,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赏心悦目。 推荐理由:It's 1966, the greatest era for British rock n' Roll.
8.《烦恼的蒙太奇》
历史背景:垮掉一代,大萧条时代内容概述: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该片由Brett Morgen执导,并获得柯本女儿Frances Bean Cobain的支持,提供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等等。收集的未发行音乐和录音就超过200小时。该片已制作了八年,将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推荐理由:这部影片是冲着生活奔去的,而且还注重感受,里面的动画,配乐重新编配是花了心思去制作,前后的内容也是根据感情的逻辑贯穿电影。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人如何成长,如何步入心理阴影,如何寻找出口,又如何因为某种情感缺失导致堕落,甚至喜怒无常。
9. 《爆裂鼓手》
历史背景:美国现代社会,爵士乐,架子鼓 内容概述:19岁少年安德鲁(迈尔斯·特勒 Miles Teller 饰)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相中,进入正规乐队,同时也开始为追求完美付出代价。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莱彻,但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扭曲了这段师生关系,更让安德鲁耳濡目染,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惊恐的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推荐理由:这部电影恰恰说明了音乐的终点并不一定是理想的终点,而历史上那些在音乐上成为大师的人物也并不一定是圣人。相反,他们很可能还是偏执狂、孤僻狂…他们追求音乐的路上可能充满了压抑与绝望,甚至成名给他们带的是更大的痛苦…
总结:没错,摇滚乐乃至整个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是个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不能简单地用理想或是成败与否解释清楚。纵观那些经典的摇滚电影,也没有哪一部对西方音乐给出一个真正的定论或是肯定的评价。反倒是在表现音乐美的同时,让摇滚乐显得更加复杂甚至肮脏了。这大概也是我们喜欢它的原因所在:美,但充满瑕疵。如果你爱上一个人或一类事物,那么你就要同时接受他们的缺点。如此看来,那些为摇滚立牌坊的电影比起掘摇滚乐之墓的电影,差别也便在此。
2025-08-09 07:10:14
2025-08-09 07:07:58
2025-08-09 07:05:42
2025-08-09 07:03:26
2025-08-09 07:01:10
2025-08-09 06:58:55
2025-08-09 06:56:39
2025-08-09 06:54:23
2025-08-09 06:52:08
2025-08-09 06:49:52
2025-08-09 06:47:36
2025-08-09 06:45:20
2025-08-09 06:43:05
2025-08-09 06:40:49
2025-08-09 06:38:34
2025-08-09 06:36:18
2025-08-09 06:34:02
2025-08-09 06:31:47
2025-08-08 06:12:41
2025-08-08 06:10:26